今天是:2025年01月16日 星期四

陈韶旭:报国利民 和合创新----浅论河北北方学院人文精神
发布时间:2017-05-24 17:20:26  阅读次数:7307次

历史上,河北北方学院是河北北部高等教育的源头。现在,河北北方学院是河北北部高等教育的龙头。河北北方学院从从2003年合并组建综合性大学,到2013年已经走过了10年的光辉历程。以组建综合型大学为标志,河北北方学院实现了由分到合、由专到博、由传统到现代的飞跃和转型。这是时代进步和教育发展使然,更是河北北方学院顺应历史潮流,抢抓发展机遇,扎根塞北大地,长期艰苦奋斗结出的硕果。河北北方学院的前身是成立于1923年的察哈尔实业学校、成立于1945年的白求恩卫生学校和成立于1952年的张家口工农速成中学。如果追溯源头,河北北方学院已经有90年的建校历史。在建校90年的历史长河中,河北北方学院受到辛亥革命精神的影响、延安精神的洗礼、白求恩精神的浸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经历过民国实业救国的洪流,激荡过抗日救国的烽火,

吹响过解放战争的号角。新中国成立后,河北北方学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为党和国家培养了近10万名专业人才和国家干部,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河北北方学院从成立之日起,就将救国报国强国作为永远秉承的使命,就将医疗惠民、教育育民、农林富民作为矢志不渝的追求。河北北方学院孕育出的以报国利民,和合创新为特质的大学人文精神,就是始终将振兴中华奉献国家作为使命,将追求进步实现梦想作为方向,将和谐发展融合创新作为理念,将艰苦奋斗同创共赢作为走向辉煌的精神状态。河北北方学院发展中孕育出的人文精神既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更是立校育才腾飞辉煌的精神魂魄。

一、河北北方学院人文精神之源—三种精神

河北北方学院人文精神的源头可以追溯到辛亥革命精神、延安精神和白求恩精神,这三种精神既是河北北方学院人文精神的源头。这三种精神在河北北方北方学院的发展中汇聚交融,是河北北方学院始终保持进步性、革命性和人民性的基因。

(一)辛亥革命精神对我校的影响

河北北方学院最早的源头是始建于1923年的察哈尔实业学校。察哈尔实业学校的创立者是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张砺生先生。1923年,张砺生先生奉孙中山之命,回到张家口,暗中从事革命活动,准备策应中山先生北伐,推翻北洋军阀反动统治。为了更好地掩护地下革命活动,张砺生先生首先集资创办了察哈尔实业学校,自任董事长并兼任校长,以创办察哈尔实业学校为掩护,培养革命力量。所以,张砺生先生创建察哈尔实业学校的表面原因是为了实业救国,用科学技术为地方发展服务。其背后的原因是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创建民权、民族、民生的三民主义中国。这种创办察哈尔实业学校的政治动因,决定了察哈尔实业学校招聘管理者的标准和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向:一是以追求光明和进步,二是积极投身时代大潮和革命洪流,三是教育培养具有民族气节的民主革命者。基于此,察哈尔实业学校不仅开启了河北北部高等教育先河,还为民主革命培养了军政人才。九一八事变之后,日寇侵入察哈尔。1933年5月26日,爱国将领冯玉祥在张家口举旗抗日,组建了察哈尔抗日同盟军。察哈尔抗日同盟军是在中国共产党大力推动下,由冯玉祥等爱国将领组建的抗日队伍。察哈尔抗日同盟成立后,将日寇逐出察哈尔省。这是九一八之后,中国军队首次收复失地,是中国抗日战争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察哈尔实业学校的师生也追随张砺生先生投军抗日,我校师生毁家纾难浴血奋战,书写了救国报国的抗日壮举。抗日同盟军失败后,我校参加抗日同盟军的师生,有的解甲归田隐居乡野待机而作,有的走南闯北继续寻找救国救民的革命道路。学校也迁到张北继续办学,开设农艺、畜牧和森林三科,继续延续着实业救国、科技救国之梦。

在辛亥革命精神影响下,我校师生在张家口地区较早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在张家口学校中最早建立了中国共产党组织和共青团组织,在党的领导下积极开展革命或活动。据张家口地区党史资料记载:1925年9月底张家口实业学校即建立了团组织,我校团组织选送学生左顺天到广东参加毛泽东同志主持的农民讲习所学习。据中共张家口地委青年运动委员会负责人穆雨琴回忆:1925至1926年间,我校就有了党的活动。1927年4月,奉系军阀与蒋介石在发动反革命政变,我校党员和进步师生,被捕押在西沙河监狱里。革命先烈李大钊先生被奉系军阀张作霖杀害后,后来在我校任教的李泰棻先生为之收尸治丧。

(二)延安精神对我校的影响

延安精神是党中央在延安时期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延安精神是追求进步夺取胜利的革命精神。河北北方学院和延安结下了不解之缘,深受延安精神的浸润。

张砺生先生三次到延安拜谒毛主席。1938年到1940年间,一贯主张抗日张砺生先生担任国民政府军政要职,他三次亲赴延安拜谒毛泽东主席,受到毛泽东主席和延安军民的热情接待,与毛主席同席同车,与毛主席多次畅谈,深为延安的新气象所鼓舞和倾倒,看到了中国的前途希望在延安。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毛主席主持下开幕了,张砺生先生参加了大会和10月1日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后,在毛泽东同志的建议下,张砺生先生担任了国务院参事,后转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常委直至上世纪70年代逝世。抗美援朝期间,张砺生先生曾两次要求赴朝参战,因年事已高,未被批准,但都得到毛主席的表扬。

乐天宇建议开发南泥湾。1939年,曾经在察哈尔实业学校任教的乐天宇到达延安,在陕甘宁边区政府建设厅工作。他一面在陕甘宁边区农业学校兼课,一面组织农校教师和学员,对边区林业情况进行调查研究。1940年7月,乐天宇在《陕甘宁边区森林考察报告》中详细阐述了边区森林资源和可垦荒地的情况,提出了开垦南泥湾,以增产粮食的建议。不久,毛泽东和朱德当面听取了他的汇报。之后,他三次陪同朱德总司令视察南泥湾,南泥湾成为当时陕甘宁边区轰轰烈烈开展大生产运动的基地。乐天宇成为建议开发南泥湾的第一人。

我校积极参与第二延安张家口政治和社会建设。张家口光复后,在中国共产党和民主政府的领导下,以延安边区政府建设为蓝本,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并因此而享有“第二延安”、文化城、东方模范城等多种美誉。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对张家口的治理与建设极为重视。晋察冀边委会第44次会议决定在张家口市进行彻底的民主大选,成立市参议会,选举市长。以此来为全国大中城市做出民主建设的榜样,张家口首届参议会参议员名额91名。后来在我校附属第一医院工作的薛和卿当选市参议员。张家口参议会上,议员们一致提出:由于张家口三面环山,清水河南北穿城而过。每逢雨季山洪暴发就酿成灾害,修筑堤坝保证市民生活安全势在必行,应该在医科大学东墙外修一南流之水渠。这个议案获得一致通过,并被张家口市人民政府列入1946年的工作内容。1945年12月,我党准备组建察哈尔民主政府,这是我党抗日战争胜利后成立的第一个省级政权,年逾花甲的张子光先生跟随共产党走上了革命道路。在察哈尔省人民代表大会上当选为省政府委员,并兼任察哈尔省民政厅长,直至1950年秋天病逝在老家尚义县勿乱沟,享年72岁。

(三)白求恩精神对我校的影响

白求恩精神发端于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同志。毛泽东同志将白求恩精神概括为伟大的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对工作极端热忱、精益求精的精神。以白求恩同志为代表的白衣战士的革命精神,成为了我党和新中国医疗战线的核心价值观。白求恩同志牺牲后,为纪念白求恩同志,弘扬白求恩精神,更好地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服务,1945年9月,八路军冀晋军区卫生部在革命老区河北省阜平县田子口村创办了晋察冀军区白求恩学校冀晋分校。这所学校成为张家口医学院的前身。我校从创立之初,就服务于解放战争,通过短期培训的形势为革命军队培养初级医务人才。我校不仅是河北北方学院医学教育的源头,更是代代传承和发扬白求恩精神的阵地和沃土。

我校附属第一医院为胡耀邦同志治病。抗日战争胜利后,我校附属第一医院前身—伪蒙疆中央医学院附属医院已经被八路军接收,更名为白求恩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并成为晋察冀军区总医院。在此期间,我校与党和国家已故领导人胡耀邦同志结下了情缘。1981年9月14日至19日,胡耀邦在看中人民解放0二演,到家口察。胡耀邦在原中共家口地委会议室和地委主要负责谈话时,亲口回忆了自己在家口院住院治病件事。当时我校附属第一院有一批医术高明的日本生。胡耀邦入院后,由稗田郎诊治。他确,胡耀邦患的是“阿米巴浓疡”。由于稗田郎对症施治,使胡耀邦的身体很快康复。胡耀邦在同稗田的接中,稗田生不仅医术高明,人民的度也很友好,下了友胡耀邦家口河北北方院附第一急性阿米巴肝囊件事的程中,我们看到了中日人民的友好情谊,看到了白求恩国际主义精神在我校附属第一医院的传承

白求恩大学附属医院和晋察冀军区总医院对张家口的医疗卫生、文化事业做出了贡献。我校的医护人员在张家口救死扶伤,为张家口军民治病疗伤。我党著名的红色摄影家为我们留下了一系列红色摄影,军调部成员也曾到这里参观。日本侵占张家口八年,他们在日伪机关和居民区修建了洋楼马路。整个张家口市,除解放大街、长青路和日本居留民居民区比较整洁外,其他张家口普通民众的居民区和商业区垃圾成堆,破烂不堪,简直就是一座垃圾城。全市堆积有一千车以上的垃圾段就多达上百处。当时张家口市人民政府号召全市人民整顿市容,先后5次开展了大规模群众卫生运动,造成全市党政军民、那女老幼,清扫庭院街巷各处垃圾的热潮。白求恩大学附属医院和晋察冀军区总医院派出干部战士宣传卫生和防病知识,组织医务人员分区分片进行防病治病活动,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卫生防病的自觉性和科学性。

二、河北北方学院人文精神核心—报国利民

在辛亥革命精神、延安精神和白求恩精神的滋养下,报国利民成为河北北方学院人文精神的特质。

河北北方学院从创建那天起,就将振兴中华国家至上书写在了发展的旗帜上。1945年创建的晋察冀军区白求恩学校冀晋分校,直接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的解放事业,为部队培养医务人员。张家口解放后,察哈尔省立张家口农业学校已经被我党接收,成为新中国的农业院校。1949年8月20日,白求恩学校冀晋分校由部队移交地方,并更名为察哈尔省立医科专门学校。学校开始由战争年代的单纯服务军事,转向重点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人才奇缺。欲培养造就国家急需的人才,需要快速培养有初步文化建设人才。在这种大背景下,张家口工农速成中学应运而生。1956年,国家撤销工农速成中学。鉴于张家口特殊的地理人文环境,张家口工农速成中学未被撤销,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张家口速成师范专科学校。从新中国成立后到1978年前三所学校收归省管前,三所学校在不同时期经历了升格、降格、缩编、停办的曲折发展,可谓命运多艰。1978年后,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在科教兴国国家战略指引下,高等教育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无论面临何种发展环境,三所学校均无怨无悔地服从大局,按照国家要求起承转合进退流转。

河北北方学院始终牢记宗旨,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办学育人的基本点。组建河北北方学院前的张家口医学院、张家口农专和张家口师专,依托各自鲜明的专业,在医疗惠民、教育育民、农林富民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张家口医学院两所附属医院有着较高的医学治疗水平,为晋冀蒙交汇区域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作出了巨大贡献,在人民群众中享有盛誉。尤其是在国家遭受自然灾害和疫情爆发的关键时期,张家口医学院的医护人员总能把人民生命健康放在首位,在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将生死置之度外,谱写了和平时期的壮烈赞歌。1949年10月上旬,张家口坝上地区发现鼠疫流行。疫情就是命令,学校停课防疫,大批师生深入疫区进行防治工作。经过58天的努力工作,疫情被扑灭,我校师生才回校复课。1950年5月,雁北地区麻疹流行,学校再度停课,全体师生投入防治麻疹工作达一个多月,胜利完成了防疫任务。1964年,天津北郊区发现02疫病,我校上百名师生再度赶赴疫区,参加防治灭病的工作。1976年唐山发生罕见的大地震,7月28日,学校派出师生200人作为张家口地区第三批抗震救灾医疗队,紧急赶赴赴唐山救灾,直至于10月10日后师生才陆续返回张家口。9月1日,孙占金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唐山、丰南抗震救灾英模会议。2003年,非典疫情爆发,在张家口迅速蔓延,我校附属医院领导喊出了“宁可献身、绝不失职”的铿锵誓言,医护人员战斗在抗非一线,用大无畏的勇气和精湛的医术,为人民群众筑起了抗击疫情的铜墙铁壁。2008年,汶川发生大地震,我校附属医院派出医疗队援建平武灾区,向巴蜀人民伸出了河北北方学院人的援助之手。张静教授当选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代表、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首届教学名师。附属第一医院孙恒麟被邀请参加1956年国庆庆典观礼,崔志强、邹玉安、苏峰受到党和国家表彰。

张家口农专的师生,用科学和勤奋将为人民服务的誓言书写在了广袤的燕赵大地上。1953年8月,林业13班30名毕业生,以满腔热忱服从国家分配,集体奔赴大西北青海高原参加工作,为祖国西北边疆建设贡献了青春和智慧。1961年6月,张家口农专响应国家号召,下放五年制中专班学生834人,这些学生义无反顾地离校返乡,成为建设社会主义农村的先进力量。在学校工作的一批专家教授,始终将农村、农民和农业作为服务国家的主战场,他们在培养大量三农急需人才的同时,也致力于农业科技的普及和转化,用知识和汗水为农民群众提供着直接的服务。农业推广研究员郭宝艾同志被授予“全国科技扶贫先进个人”,被省政府记一等功。杨正教授先后三次参加全国劳动模范表彰大会,被誉为“养兔财神”、“塞北兔之父”。朱元照教授培育出了我国第一个能与世界同类名牌鸡种抗衡,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民族鸡种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这是河北省畜牧界有史以来最高奖项。徐长金教授荣获了国家科技进步、河北省省长特别奖。

张家口师专从成立那天起,就默默无闻地为人民教育事业作着贡献,为张家口乃至河北省的基础教育培养了大量师资。在三尺讲台上,我校教师用教书育人的模范事迹教育影响传播着报国重教的风采。孙开秦教授1965年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分配到张家口师专工作,“文革”中受迫害身陷囹圄,致高位截瘫。自1981年平反后,他身残人志坚,著书立说,坚持坐轮椅进课堂,授予“全国自强模范”荣誉称号。徐惠豹教授把毕生才智心血奉献给了山城的教育事业,患鼻咽癌后仍然坚守三尺讲台,获全国曾宪梓教育基金教师奖一等奖。1978年,学校涌现出邢焕雄、李艳华、谢春等一批“不恋城市去边疆”的优秀青年,自愿到西藏地区工作。1987年9月,河北省长岳歧峰视察张家口地区时,见到宝峰寺中学有三名张家口师专毕业生扎根山区教书育人,深为感动,随后致函张家口师专党委和全体师生员工,对崇敬仁、吴建军、胥华三位同志扎根山区教书育人的事迹给予表彰,并代表张家口地区人民感谢他们的母校——“这是你们培养的具有远大理想和献身精神的有用人才。

改革开放后,我校多位教授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看望和接见。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尉健行到家看望杨正教授,中央总书记江泽民接见了孙开秦教授,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到张家口视察期间接见了杨正教授、邹玉安教授和我校毕业生杨才研究员。

三、河北北方学院人文精神发展--和合创新

以2003年河北北方学院合并组建综合性高校为标志,河北北方学院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学校组建10年,辛亥革命精神、延安精神和白求恩精神在这里传承,报国利民的精神在这里接续,三所学校的优良传统在这里融合,和合创新成为河北北方学院成立10年来的人文精神的新特色。这种精神特色正在被河北北方学院全体师生所接受,正在被社会各界所认可。这种精神成为学校前进道路上不断胜利的新动力,推动了河北北方学院大视野谋划、大气魄布局、大手笔挥洒、大踏步前进。

2003年,河北北方学院成立以来,学校根据新的形势,提出了“四步走战略”,即:平稳起步、全面入轨、及时提速、实现跨越。10年来,学校准确判断形势,不断抢抓机遇,全体师生艰苦奋斗同创共赢,由合并走向合心,由起步实现腾飞,成功实现了学校发展道路上的四个转型。一是学校类别的转型,实现了单科性院校向多科性院校的转型,逐步向综合性大学过度;二是人才培养层次的转型,实现了由本专科教育向本科教育为主体,研究生教育和留学生教育为两翼的转变;三是师资队伍结构的转型,适应综合性大学的基本要求,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职称机构等更趋合理;四是学科专业的转型,综合性大学的学科专业构架基本形成。

这种合和创新精神在学校发展的重大事件中得到充分发扬和体现。新校区建设是河北北方学院成立后的一号工程。如此大规模的基建项目,对河北北方学院来说是一项宏大伟业,前无古人,为学校的再度腾飞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全校上下在新校区建设中艰苦奋斗,同心协力,自力更生,勒紧腰带,保证了建设资金,做出了利益牺牲,新校区建设创造了深圳速度。在探索建设我校特点的综合性大学管理体制过程中,伴随着基层单位的关停并转,伴随着各级干部的进退流转,全校干部顾全大局,全力拥护学校决策和安排,体现了优良的思想作风。在迎接教育部的本科教学评估和争得硕士学位授予权过程中,指挥协调有力,工作思路清晰,方法措施得当,工作作风过硬,全校上下在团结发展中,受到了艰苦奋斗精神和改革创业精神的洗礼。全校师生在这些重大工作中表现出来的可贵精神风貌,可以概括为把握规律寻求突破的科学精神、以校为家的主人翁精神、令行禁止的团结协作精神、精益求精的高度负责精神,可以视为河北北方学院传统人文精神在新时期的新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