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中医学专业认证的目的是:构建中医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推进中医高等教育改革;提高中医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推动中医国际化进程。其意义在于:一是中医教育及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二是有利于推动中医教育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三是有利于树立“以学生为中心”、“自主学习”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教育教学理念转变。总的来说就是创新教育理念,完善制度体系,整合教育资源,将全部教育的热情投入到学生的成长成才上。就中医学院来讲,重点在以下三个方面努力,为中医学专业认证,也为学校上台阶全力做好基础性工作。
一、充分认识中医药行业发展趋势,明确中医学专业的办学定位
在中医药发展历史上,目前受重视的程度前所未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习总书记指出,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习总书记在国内国外多个场合提到中医药的发展,做过很多重要指示,以及在国际外交场合更是将中医药做为世界认识、了解和学习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在政策环境上,《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中医药法》等密集出台,中医药发展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法律保护更加明确,政策支持更加有力。
十八大以来中医药事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是国家经济、文化、社会战略发展的需求。习总书记指示,要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十八大报告的表述是“中医药步入发展的快车道”。表现在,一是发展环境更加优化;二是发展格局更加合理,形成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六位一体”全面发展的新格局;三是服务体系渐趋完善,表现在开展了中医医院标准化建设、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社会办中医数量不断增加、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加快发展,中医医疗资源总量持续增加;四是人才队伍显著加强;五是传承创新成效显著;六是文化传播载体不断丰富。七是发展空间更加开放;八是发展成效更加显著。
国家中医药事业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为中医高等教育全面提升带来新的历史机遇。首先学院要在办学方向上,服从服务于国家中医药事业发展大局,努力传承和弘扬中医文化精粹,为中医药健康持续发展营造人文氛围;其次在办学定位上,积极为行业发展提供人才及智力支持,参与到中医药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等各个领域,并力求有所建树;第三是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加快培养综合素养高、动手能力强的中医药行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
二、准确把握中医药学科独特的属性,促进学生素质、知识、能力协调发展
中医药学科有其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独特属性。因为中医药是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和重要的生态资源。这五个资源的定性决定了中医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是在建设健康中国中大有作为,中医药作为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集防病治病、养生保健于一体,具有临床疗效确切、预防保健作用独特、治疗方式灵活、费用比较低廉的特色和优势,能够为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提供健康服务,十分符合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要求;二是服务经济发展新常态中大有作为,中医药作为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和重要的生态资源,具有覆盖面广、产业链长、绿色生态的特点,贯穿中药材种植、药品和医疗器械制造,中医药健康服务一、二、三产业,吸纳就业能力强,拉动消费作用大的特点;三是在服务“一带一路”战略中大有作为,习总书记在出访捷克、吉尔吉斯坦等国时与其国家元首积极洽谈中医药合作,亲力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因此,中医学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单纯的医学学科领域,它和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等联系在一起,是复杂社会系统中的一部分。
中医药人才培养也有其特别的要求,我们常讲“大医精诚”,是对“仁心仁术”的要求。明朝裴一中在《言医》序中说:学不贯古今,识不通天人,才不近仙,心不近佛者,宁耕田织布取衣食耳,断不可作医以误世。可见“学、识、才、情”是对从医者综合素质的要求。因此,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上就不能仅仅重视专业知识的传授,要统筹考虑,格外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的熏染、国际化视野的开拓,促进学生素质、知识、能力协调发展。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首先是坚定中医药文化的自信。众所周知,中医药在其发展的漫长过程中积累了宝贵知识经验,但“科学”的概念引入后,一度就中医是否“科学”及怎样纳入科学范畴引发了争论甚至是争执,对中医药在新时期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干扰。其实中医学就是在实践基础上的实用技术,有其特殊的学科知识结构和内容要求,注重的是实践,延续的方式是以师承为主。中医学的立论基础是“天人合一、天地人和”,讲究的是“辨证施治”,使用的是“望闻问切”。谁能说中医药不科学呢?只是说这门学科不能用量化的标准来衡量罢了。其次是要重视学生思辨思维的培养。中医药知识的学习需要大量的背诵,但是坚决不能以背诵“知识”结论的方式,去应对千变万化的疾病。从神话传说中(或是哲学思维上讲)中医药是神农氏从百草中尝出来的,从历史上讲中药是李时珍一颗一颗挖出来的,经方是张仲景在治病救人过程中一方一方累积下来的。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学会与时俱进,思辨地看待药性、药效及诊疗效果。第三是要引导学生养成勤于实践的习惯。实践和临床是中医的根本,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思想需要我们积极拓展基地,搭建平台。但是这里特别强调,不能为临床而临床,我们引导学生带着思辨的思维去实践求证,努力形成“思辨——实践验证——再思辨——再验证”的良性学习路径。
三、全力创新教育教学内涵建设体系,搭建中医教育教学的特色框架
1. 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突出中医药的文化传承与引领作用。专业认证的目的和教育的本质都决定了人才培养要全面发展、长远发展。学院打造以“中医魂·国风情”为统领的系列学生品牌活动。习总书记讲中医药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饱含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医药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与生俱来、血脉相连。中华传统文化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中医魂是要突出和牢牢把握中医药的核心和灵魂,国风情一方面取对中医药及中华传统文化热爱之情,另一方面也让我们的活动有温度、亲切可感,既对学生表示关爱,又奉献服务社会,送去温暖。活动的主旨是展示中华文明魅力,激发青年学子动力。活动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内容包括:教育引领方面的有举办弘扬中医药及传统文化为主旨的“国风谈”系列讲座、开展读书交流分享活动、文明规范养成教育活动、青年学子身份自信培养活动、学业思考促进活动;实践锻炼方面的有开展专业技能训练及竞赛活动、开展不同类别的科学研究活动;突出仁心仁术综合运用的有校内外志愿服务活动、社会调查研究活动;还有彰显中医特色及青年学生青春活力的文艺体育活动等。
2. 打破传统层级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尝试“划小模块”实践教学改革。教育教学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永恒主题,也是最不易取得突破的难题。传统的教育教学组织与管理是围绕着层级结构而展开,校、院、教研室(实验室)的权力与责任体系分明。在这样的体系中,层级起着巨大的影响作用,不同层级有着不同的权力分配以及信息传递,不同层级之间有着一种心理契约,无法突破并形成一种隔阂。在层级结构之下,无论如何强调合作,无论花费多大的努力去打造一种合作的校园文化,组织成员还是会回归到岗位角色。为此,学院积极探索尝试打造赛教融合实践教学平台,起步阶段,要求和鼓励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研室主任、实验室主任带队筹划指导学生专业社团工作、组织技能大赛活动,推行 “实践教学与第二课堂指导融合”、“人人是导师”的教改模式,力图打破层级结构,调动教师投入教学的热情、激发教改创造力。目前王莹老师组织的“医圣杯”经方大赛、赵恒成老师组织的“药圣杯”中药知识竞赛、张海霞老师组织的针灸推拿技能大赛都已成型并取得了一些成绩,接下来在其他专业还要推出不同类别的技能大赛。王莹老师已经在实践基础上,着手进行围绕课堂教学实践性、实践教学的实效性、教学效果的形成性评价等方面通过召开座谈会、交流会、发放问卷、跟踪随访等形式广泛收集相关教学反馈,为确立教改方向做积极的准备。另外在实践教学的总体思路上学院正在酝酿相关制度建设,积极推动单项赛事开展,鼓励开展联合联动实践性技能训练,引导跨学科门类的教研、教学及第二课堂实践活动。
3. 整合校内外教育教学资源,构建中医药知识学习与实践的平台。“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的落地,需要我们通过制度建设来整合校内资源、拓展校外资源,形成育人合力,将工作的落脚点放在学生的身上。学院党政通过会议研究、实地调研、宣传发动、外引内联等多种渠道和方法,贯通党、政、工、团组织及教研室、实验室的实践教学联系,积极打造五个特色人才培养项目:一是深化校企合作校政协作。与北京中康时代医院集团建立校企合作,在临床见习实习、毕业生招聘、开展订单培养、学生假期社会实践以及贫困生资助等工作进行深度合作。经张家口市计生协推荐,中标中国计生协“青春健康项目”,筹建青春健康俱乐部,并开展相关教育活动;二是推动“赛教融合、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专业技能大赛;三是以实验室开放为推手的培养学生研究能力、提高中医实践技能的专业训练项目;四是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广泛与社会各界尤其是中医药界建立密切联系,和中国中医出版社《中医师承学堂》编辑部合作,开展国医大师李世懋、经方大师胡希恕等中医名家传承班“微信课堂”学习教育活动;五是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与实践教学相融合的“百草园”规划项目,集中草药种植、鉴别、炮制、加工,以及校园景观、博物展览、创新创业教育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育人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