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普通高校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思考
河北北方学院高教研究所 刘进宝
一、办学理念与办学定位
理念,是指人们对某一事项进行理性思考后随归纳出的思想、观念和法则。高校的办学理念,从本质上是指人们对高校在性质、职能、使命、目的以及高校与社会关系等一系列问题上的理性共识。办学理念的厘清,引导着高校的办学方向,也指导着高校的办学实践。
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研究型、应用研究型、应用型、职业技能型等不同类型的高等学校。在高等教育复杂系统中,不同类型的高校应该承担不同的社会期待与角色。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理念需要在厘清其办学传统、办学历史、办学风格的基础上,将学校建设成为应用型高素质人才培养基地、应用型科技创新和成果推广中心。因此,开展应用性教育与研究,培养应用型高素质人才是应用型高校的必然选择。
基于上述思考,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就要坚持树立为祖国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的基本理念。具体包含如下几方面内容:
一是人才培养要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具有理想、信念、良好道德情操和人际交往能力的人才;
二是要确立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素养的和实际操作技能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
三是要确立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理念。专业的设立、学生技能的培养要紧密围绕学校所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培育人才;
四是要确立教学在学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人才培养是地方应用型高校的首要任务,教学工作是人才培养的载体。因此,教学工作必然是学校工作的中心,学校的各项工作都要围绕教学工作开展;
五是要树立“产、学、研”相结合的理念,通过生产实践、科学研究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广阔的实践舞台,使得毕业生不仅仅有理论知识,更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创新型人才培养与人才培养创新
人才培养创新与创新型人才培养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只有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才能培养出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因此,要培养出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首先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可以用一个函数来表述:
U=f(X)
式中:U表示人才培养效用;X表示人才培养要素。
1、人才培养要素
一般说来,人才培养要素众多,本科教学审核评估的6大项、24个审核要素基本上全部覆盖了。具体归纳如下:
(1)产出目标,即人才培养的目标。包括学校的学校办学方向、办学定位、学校人才培养总目标、专业培养目标、标准等内容。
(2)办学师资投入。包括师资队伍的数量与结构、教育教学水平、教师教学投入。
(3)教学资源投入。包括教学经费、教学设施、专业设置与培养方案、课程资源、社会资源等内容的投入。
(4)人才培养的技术与手段。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的过程当中,包括教学内容、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等每一项人才培养的环节当中。
(5)学生发展。主要包括入学生源状况、学校对学生的服务与指导、学风及学习成效、学生毕业后工作能力及创新能力等内容。
(6)人才培养组织体系与机制。包括组织管理体系、质量保障体系、人才培养和质量保障的激励机制。
2、人才培养创新
所谓人才培养创新就是要建立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效用函数,即“人才培养要素的重新组合”,就是要把一种从来没有的关于要素和条件的“新组合”引进人才培养体系中去,以实现对人才培养要素或人才培养条件的“新组合”,从而使得人才培养总体效用进一步优化。基于上述人才培养创新的含义,高校需要在现有总体教学资源条件下,以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效用为目标,不断优化人才培养体系要素、要素组合。
(1)不断优化产出。优化专业结构,适应社会需求。
(2)采用新的人才培养手段和方法。
(3)以教学工作为核心,加大并优化教学投入。教师投入、资源投入。
(4)提高生源质量、保障毕业生质量、拓展就业市场
(5)人才培养组织体系与机制
3、创新型人才培养
所谓创新型人才就是有创造力的人才,这里所说的创造力包括科学发现、技术创新、人文思想突破、组织管理的变革。任何能够在社会、经济、文化生活当中对原有运行过程进行结构、组织、运行、投入、产出等方面进行变革,并获取更大社会综合效益的创造者,都是创新型人才。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教授认为“创造力可以进一步分解为三种创造性,就是创造性精神、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能力,称之为创造力的三要素。”钱颖一称,创造性精神是一种永不满足于现状,总想与众不同的渴望;创造性思维不是通常的思考,是一种超越现有框架的思考;创造性能力是指能实现创新的能力,包括把创造性思维转化为创造性行动时必须具备的能力,比如面对失败的能力、学习的能力、调整自己的能力。“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必要条件就是自由、宽松、容忍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创造性精神才得以存活,创造性思维才得以生根,创造性能力才得以发展。任何一种急功近利,指望灵丹妙药的快餐方式是不利于创造性教育的。”
(1)人才培养是学校工作的中心。人才培养是高校首要工作职责。地方应用型高校肩负着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任务,学生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学校没有了学生,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学校和学生是双向选择关系,学校在择优录取学生,学生也在择优选择学校。因此,学校务必将人才培养作为学校的首要中心工作来抓。抓好了人才培养工作,才能够更好地吸引更多优秀青年学子前来学习,学校也才能够进一步发展壮大。
(2)以学生为中心的培养过程。学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核心,学生既是人才培养体系最为主要的“原料”投入,也是最终的产出“产品”。在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学生既是人才培养的对象,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参与者。因此,高校人才培养必须依据学生自身条件和特征,围绕总体培养目标,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本科人才培养工作。
(3)教学是学生培养的主要环节,也是学校工作的核心。教学工作是人才培养的载体。做好教学工作首要面临的工作就是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此基础上安培最适宜的教学工作方案。教学工作既包括理论教学,也包括实践教学;既有课堂教学,也有生产教学。学校要依据人才培养的要求,合理配置不同教学方式,确定适宜的人才培养模式。其次,要配置教学资源。任何一所学校,其教学资源都是有限的,无论是其教师资源、办学经费、仪器设备、校园建筑等方面。学校决策者的首要任务就是一人才培养为中心,合理配置有限的资源,取得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资源配置效用最大化。
(4)创新教育。创新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精神、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能力”。“三创”的培养要贯穿于学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和学生大学生活的全方位。这就要求学校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具有开展“三创”教育的能力,能够在学校的全方位提供创新教育环境。这对于习惯于人才培养计划管理模式的许多学校来讲,是一项重大的挑战和机遇,也是一项艰难的教育转型。需要从广大师生的思想观念、人才培养理念、学校环境、教师队伍、资源配置、人才培养模式等多方面全方位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艰巨的工作。
4、学科建设与专业发展
(1)专业设置与资源配置。专业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载体,因此,应用型人才培养必须和专业建设与发展相结合。学校要依据办学基础和社会需求,科学合理地调整专业布局,提升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的契合度,增强专业的活力和竞争力。同时,任何一个专业的设置必然需要配置相应的教学资源,学校需要将把有限的教学资源在不同专业之间配置,以取得最佳办学效益。
(2)专业规模与数量。影响学校专业数量的主要因素有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学校办学规模、办学资源总量。学校办学主要追求社会效益,但也必须考虑自身经济效益。在自身学科建设基础上,依据社会需求,确定专业发展方向;在拥有的办学资源数量范围内确定专业发展数量和单一专业的招生规模,追求办学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不能盲目的过度追求新设专业和专业数量。
(3)学科建设。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核心任务就是人才培养,因此,学科建设要以服务学校人才培养和专业发展为主要目标;学校要围绕人才培养、专业发展、服务社会需求为导向开展学科建设。
三、学校全员服务与人才培养
1、建设全面全员育人环境
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既体现在课堂教学之内,也反映在课堂教学之外;既有知识、技能、能力的培养,也必须有人文道德、思想观念、个人素养、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要在全方位、全过程开展人才培养工作,要求我们将学校建设成综合人才培养基地。首先,学校要具备全方位的、全员育人环境,实行全员育人,师生共同育人,打造无处不在的育人环境。其次,构建开放的育人环境。高校绝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象牙塔,也不能培养弱不禁风的美丽花朵。高校的人才培养必须和社会接轨,在社会中经风雨见世面,离开学校后能够正确看待社会的种种现象,能够在风浪中成长。
2、后勤保障服务环境
后勤服务事广面杂,工作难度大。做好人才培养后勤保障要更加优化服务理念,在后勤工作的方方面面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理念。以此为指导,开展各项工作,开创新形势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后勤保障服务环境。
3、解放思想改变理念
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要完成之一系统工程首先要在求全校师生解放思想,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念、人才培养理念,摒弃传统的计划经济人才培养观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逐步建立起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但在教育领域、人才培养领域,旧的计划经济时代的思想观念、运行模式仍然存在。培养能够适应市场经济需求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就必须打破旧的理念和观念,树立新的理念和观念,并以此指导人才培养工作,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创新型、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