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破解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型“难点”“堵点”,这些高校做法可以借鉴
发布时间:2018-08-25 21:51:52  阅读次数:905次

 

深化产教融合、推动部分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变,是国家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增强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重要战略,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改革的大势所趋。

在各级政府的推动引导下,地方转型高校积极探索,逐步进入转型发展改革的“深水区”。

日前,在全国第8期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班座谈研讨会上,53所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应用型高校建设项目院校负责人介绍了学校转型发展基本情况,坦言学校转型改革中遇到的“难点”、“堵点”,需要积极探索学校转型发展之路,实施创新举措破解难题。

一、“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老大难”

32所院校负责人表示,学校在“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改革困难,约占座谈院校总量的60%

一是部分院校教师思想观念尚未转变,积极性有待提高;

二是教师实践经验少、能力较弱,“双能”尚未补齐;

三是地方本科院校优势不足,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有待增强。同时,由于校企人才流动渠道不畅,引进企业优秀人才存在阻碍,师资队伍结构优化尚有差距;

四是“双师双能型”职务(职称)评聘、激励考核等人事制度改革推进困难。

如何破解?看他们——

•安康学院实施双师型教师认定计划、高层次人才双平台引进计划、青年教师企业行业挂职培养计划、学科暑期专家驻校计划、双师课程计划等五大方案,破解双师型队伍难题。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与企业合作开设培训班,企业派工程师给学生授课、投资设备软件,学校为企业工程师提供生活保障。

•南阳理工学院横向科研经费到账以后,以奖励引导教师开展应用型科研。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如何系统性构建?

13所转型院校负责人表示,学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方面尚未取得显著突破,约占座谈院校总量的24.5%

一是人才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对接度不高,人才定位不准;

二是尚未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或因教材、经费、教师积极性等因素影响,实施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有难度;

三是实习实训场所不足,就业“数高质低”。

如何破解?看他们——

•商洛学院压缩通识课,增加专业课,强化理论课、实践课,与企业共建研究院并签署协议保证学校教师、学生可以进入企业参与生产。

•安徽科技学院通过学科专业调整进行专业集群、平台建设,目前已启动调研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指导性意见,从顶层设计解决培养什么人的问题。

•多数院校通过建设实训楼、实训基地等方式解决人才培养当中的教学实验问题。

三、转型发展尚需更多资源支持

10所转型院校负责人直言,经费短缺是转型发展的最大“瓶颈”,占座谈院校总量的18.7%,呼吁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应用型人才培养成本高,基础设施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科专业建设等全方位转型需要大量资金支撑。

一方面,地方转型本科院校造血功能低,多元化投入机制尚不健全,可支配的转型收入有限;

另一方面,部分省份未设置配套资金,或者受财力所限配套资金“解渴”效力不足。

如何破解?看他们——

•常熟理工学院采取应用型学科和基础学科共建的形式,并按比例划分进行资金分配。

•成都工学院与企业建立股份合作制企业,由企业出设备、学校提供资源市场,与企业成为利益共同体,探索校企持久合作模式。

•天津中医药大学与合作药企共建生产车间,增强校企合作造血能力。

四、徘徊不决,找不到突破口

6所转型院校负责人表示学校尚未找到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结合的突破口,或依然对转型发展犹豫不决,约占座谈院校总量的11.3%。一是个别院校仍未认识到转型发展的重要意义,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足;二是个别院校学科专业基础与地方经济产业结构之间差距较大,在探索产教融合切入点方面较为困难,转型发展方向不明朗。

如何破解?看他们——

•商洛学院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进行专业改造,重点发展三大方向。一是结合当地环境污染治理需求大的实际,围绕尾矿综合治理和应用大力发展建筑、生态类专业;二是根据全域中草药和植物资源丰富的特点,重点发展生物技术,尤其是农特产品开发;三是充分利用陕西作家群家乡所在地优势,重点发展文化传承研究。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根据少数民族人口聚集这一特点,开发满语课,目前已成为较有影响力的满语传播基地。

 

发布时间:2018-08-16 ;来源: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