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4年04月28日 星期日

大学如何从服务社会到引领社会
发布时间:2023-07-11 21:36:34  阅读次数:8402次

习近平总书记 2023 年 5 月 29 日在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要把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作为重中之重”。一流大学成为国之重器,大学的地位进一步提升。

1.历史长河中的大学变迁

大学,古老且常新。从历史脉络看,高等教育经历了从单一大学模式到多样化的变迁,功能不断扩大,由“象牙塔”拓展成不可或缺的社会组织。高等教育的发展,其实是一个高校模式不断适应社会需要而丰富完善的历史进程。传统大学由欧洲中世纪大学的单一教学职能演变为德国柏林大学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双职能,这时期的大学都在“象牙塔”里,即大学是大学、社会是社会,关联度不大。美国威斯康辛大学提出把整个州作为自己的校园,州需要什么就做什么,由此形成了著名的威斯康辛思想,产生了大学的第三职能,大学与社会开始互相成就并开启了自身的多样发展之路。之后,最能表明大学特征变化的说法就是“走出‘象牙塔’”。高等学校的发展还有另一支。在欧洲大陆大学进入“冰河期”后,社会出现了对技术的需求萌芽,由此产生了技术学校,经过以世纪为衡量的漫长岁月,技术学校在德国进化成为工业大学模式、在法国演变出精英教育的工程师学校模式。上世纪六十年代,随着社会对应用性人才需求的增长,英国产生了多科技术学院、德国建构了 Fachhochschulen,之后它们分别升格为多科技术大学和有了应用科学大学的英文称谓。

迄今,各国高等教育都有着自身的多样化模式,如美国有研究型大学、州立大学、专门学院、文理学院、社区学院等。我国在计划经济时代有综合大学、行业院校、地方高校,在进入市场经济体制后又有了研究型大学、特色高水平大学、区域性高校、服务型高校、独立学院、中外合作办学等模式的探索,近十年来主要是“双一流”建设高校、应用型转型高校、职业本科的发展改革实践,总体来说是推动高校在适应社会需要中实现有特色内涵式发展。

2.服务区域创新的创业型大学崛起

围绕着服务社会和提升水平的多方探索,新型大学模式不断产生。从服务社会、适应社会到引领社会,大学的价值在不断超越校园。与社会发展的关联程度成为观察高等教育发展路径变化的重要因素,创业型大学成为引领社会发展的大学典范。

创业型大学首先从服务社会开始,但其雄心不仅仅在于适应社会,而是要引领社会发展,即让社会围绕着大学转。沿着这条道路,一些大学获得了成功,被研究者冠之为创业型大学。这些大学通过实施主动激发地方活力的整体性战略,逐步成为经济发展的引擎,成为区域性的科技创新源、产业孵化源和文化辐射源。英国的 Warwick 大学和美国的斯坦福大学是这类大学的成功例子。Warwick 大学是一所成立于 1965 的新大学,通过走创业型大学之路而跨入世界百强大学之列,成为新型研究型大学;斯坦福大学本已是研究型大学,它通过推动科学技术产业化而创造了硅谷的繁荣,也被一些学者称之为创业型大学。从内涵本质看,它们的确有着创业型大学的共同特征,如勇于创新的理念、共同奋斗的信念、学术创业的文化、整体发展的战略,且都创造出为世人称颂的不凡成就。

3. 探索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

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伟大征程,我国高等教育一直在开展着新的探索,如新工科新农科新医科新文科建设、现代产业学院和先进技术学院建设、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和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新型研究型大学探索,也包括服务主体功能区、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探索自主知识体系等。这些探索,在实践上把支撑高质量发展作为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任务,致力开辟新赛道、塑造新优势;在理论上实现了政治论哲学和认识论哲学的统一,在把服务国家发展作为自己职责的同时遵循教育规律办学。

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提出要“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对我国大学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笔者主要有如下五点思考:第一,正确方向是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要实现办学从模仿借鉴向自主创新的模式转变;第二,重要方略是实现高水平开放,大学应该积极主动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第三,关键要点是推动针对问题的创新,大学要竭力解决制约社会发展的难题;第四,探索重点是促进模式变革,主要是面向数字时代的教学模式改革和扎根中国大地的办学模式探索;第五,成功标志是大学的社会作用凸显,充分发挥高等教育的龙头地位和战略支撑作用。

(作者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术发展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

马陆亭大学如何从服务社会到引领社会[J].教育发展研究,2023,(11):时评.